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22章 使臣朝贡

第22章 使臣朝贡(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儿臣记下了。”小胖点头应是。

虽然在修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人偷摸备份,但效果远不如公开支持传播来的好。

以官员为媒介,流传到民间,让这部旷世奇作,以这种方式保存,才是上上之策。

“这话也有道理。”朱棣沉吟片刻,点头答应,“不过,抄本一定要注明出处。”

“皇上圣明!”众人齐拍马屁。

朱棣爽朗一笑,“解缙,朕再跟你找个帮手,你和姚广孝一起负责编撰事宜,尽快保质保量的将书修出来。”

好皇帝分仁君、圣君,仁君利在当代,圣君功在千秋;朱棣无疑是后者。

稍稍知道历史的,就知道《永乐大典》这部旷世奇作,纵观整部华夏史,这本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甚至连能与其比肩的都没有。

李青虽然知道这部书修下来,耗资弥巨,心里却是相当支持。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等朱棣慷慨陈词完,李青拱手道:“皇上,臣有本启奏。”

“臣…”解缙小心翼翼道,“皇上,臣一人可以应付的来。”

朱棣眼睛眯了眯,旋即笑道:“都去忙吧,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臣遵旨。”众人行礼告退,解缙有些失落。

待解缙等人离开,朱棣淡淡道,“此人恃才傲物,区区一个内阁成员,竟走在尚书前头,实在自大,纵有才华,却不堪大用;

高炽,你不可与此人过于亲近。”朱棣教道:“这样的人,就不能给他好脸色。”

“你不会也和夏原吉一样,反对修书吧?”朱棣狐疑道。

李青摇头:“皇上英明,修书有利于千秋万世,臣举双手赞同;

然,若只是单纯的修书,并不足以体现皇上雄才伟略。”

“哦?”朱棣来了兴致,“说来听听。”

“皇上,臣以为,书修完后,可允许官员阅览、抄录。”李青道,“要是修完书,就束之高阁,那修书的意义会大打折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