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五十章 耆老担忧,开源之路

第一百五十章 耆老担忧,开源之路(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夏旱就挖水井,挖池塘,兴建水库。

见了要好好说话,如果超过九十,就是皇帝见了,也得低头哈腰,哪怕是老人在大殿之上失禁,那也是乐事,绝不会惹出灾祸。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他们的经验,指导着无数百姓的耕作生产,他们的话语,关系着百姓的日常,比如婚丧嫁娶日子的挑定等等。

这些人预警说明年有灾情,很可能不是玩笑话。

顾正臣头顶也没什么风云几号能播报天气,只好相信耆老的话,早点做准备。

据葛山人交代,在元末天下大乱时,他曾遁至龙虎山,入山门成为道士

,寻了一个时机,将《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经》三本书给偷了出来,为的是问道长生。

后来化名葛山人,进入句容清真观成为道徒,后花了几年时间,成为了观主,想着参悟修炼之道,结果全参悟到阴阳交泰四个字上去了。

“如此说来,这东西还真可能是张三丰所写,是龙虎山的宝贝,就是不知道龙虎山的道士打不打算用钱换回去……”

顾正臣盘算着,虽说这三本书应该不是孤本,但对于龙虎山而言,定不愿意让张三丰的东西外传。

古代灾害,主要是洪涝、干旱、蟥灾、疫灾,像是地龙翻身(地震)、龙吸水过境(台风、龙卷风),这些着实不好应对,至于蝗灾,南方一般情况下不会闹蝗灾。

大灾之后有大疫,疫灾暂时也谈不上。

说到底,句容面临的最大灾害,就是夏旱秋涝。

询问耆老与句容大族,过去二十年中,句容夏旱有七年,秋涝有十一年。

顾正臣揉着眉心,思考着应对之策。

说来也奇怪,张三丰虽然是龙虎山人,自称是张天师后人,可张三丰的武当派是在武当山,距离龙虎山近两千里路程,这东西怎么就出现在了龙虎山?

考虑到张三丰经常溜达,也可能是心血来潮回天师府看看,顺便留了一些典籍……

顾正臣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金陵的神乐观,作为道门“高层”机构,这里的道士与龙虎山、武当山等所有道教山门有着紧密的联系,传个话容易……

句容的秋收终于开始了,较之往年晚了近二十日,耆老们为此担忧不已,说天象反常,来年定有天灾。

虽说耆老不在气象局上班,也不懂天文,但几十年的岁月不是白活的,古代老人不像后世,后世以老人为累赘者众,嫌老人这不会那不懂的更多,但古代老人绝对是宝,岁月越大,越宝贝,不仅知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