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后明余晖 > 第五二二章 此消彼长;渐变为持久之战

第五二二章 此消彼长;渐变为持久之战(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时候炮术官走了过来,笑着开口发问:“伯爷,等得胜而归了,朝廷那帮人商量商量给您封侯应当不成问题吧?”

宋仲楷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前方,平静道:“说了多少回了,在外要称军职。”

足足八秒过后,主驾驶沉声道:“约翰斯顿环礁的情报是真的……他们来了。”

宋仲楷伫立在永乐号战列舰的舰桥中,他喜欢长久的站在这钢铁巨舰的中央,眺望前方无边无垠的大海,思索、假想未来可能的战局变化。

百年海军常被用作形容海军建设的代价巨大、耗时极多,对于一个工业国来说,战舰和基地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比较困难的是人才培养,至少要花两代人的时间来搭建完整齐全的培养体系。

同样困难但容易被忽略的还有水文气象资料,陆军将地图视作机密珍宝,海图对海军的重要性更甚于此。

陆军也许还能在战前几天派出斥候去临时侦察、绘制地图,可海军想要临时抱佛脚的话,那少说也要提前个把月。

那位气宇轩昂的第二队队正崔旭升下了死命令——从现在开始轮换警戒,驱逐机一半在天上巡逻一半在地上补给。

反正现在飞行员比飞机多,没轮到的人有充足的时间休息。

他也连连催促中途岛方面,要求立刻把滞留在那儿的战斗机转场过来,充实威远机场的力量。

一支队三队在十天前就已经从本土启程转场到了中途岛,然而那时候的威远机场已被压制,所以他们便滞留到了今天。

崔旭升在摇人,周长风当然也不会落下。

积年累月留下来的航海日志、水文纪录、海图资料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是海军大国的底蕴,但常常被人们忽视。

英、荷、美、澳四国舰队在南洋地区作战时就十分依赖荷兰人提供的资料;铁底湾海战中,三川军一舰队见好就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鸟海号的海图室被击毁,舰队失去了航行参考资料。

宋仲楷深知这一点,随着明军的攻势矛头指向遥远的太平洋深处,可靠的水文资料越来越少,这令各舰的航海官寝食难安。

如果说大明海军掌握了南洋诸地八成的海图与水文资料,那么越往外越少,到夏威夷群岛这儿或许还不到四成。

但对于美军来说却是相反的,资料越来越详尽丰富,如此便是典型的此消彼长。

仅凭考爱岛明军现在这不到一万人的兵力只能说自保有余,攻则不足,不可能拿下守备森严的瓦胡岛。

周长风发电要求仍在塞班岛和关岛待命的第二梯队准备启程,但不要一股脑儿的把部队都运过来,而是交替运送部队和物资。

运力有限,一口气运送太多部队过来反而难以施展拳脚,分批增援过来才是最合理的。

这一天的中午时分,从瓦胡岛福特岛海军航空站起飞的一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发现了从西南方向浩浩荡荡扑向珍珠港的明军舰队主力。

望着远处海面上数不清的战舰,机组成员震惊得张开了嘴,默然良久,机舱中只能听到引擎的轰鸣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