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四百五十章 良机

第四百五十章 良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然而未必韩家所有人都服气,包括韩德威在内,他同样很想证明自己不弱于大哥。

看完后,韩德威说道:“将他带上来。”

还有养马的费用,即便前线广植牧草与杂粮,以资马粮。但马的胃口必然比人胃口大多了,甚至还要喂少量鸡子以壮马匹,随着骑兵数量增加,前线粮草显然开始严重不足,必须从后方向前线调运,导致军费渐渐在增加中。

还有马的缺乏,因此这一批调到西北的新兵,有意训练成骑兵的比例数量减少了,不足两成。也训练骑术,那仅是为了达到会骑的目标。然而南河套黄河畔开垦出大量牧场以耕地,不能将它们荒废,于是改放牛马羊。还有马,但只以为了获取战马的,与骑兵关系不大。同时又驻扎了一万余步兵。战斗力同样不是很乐观,一边屯田。一边操练。但如无其他意外,在这里练兵还行。

辽国那边。耶律休哥等辽国官员正在努力使燕云百姓恢复生机,做得还不错,不然没有那么多汉兵为辽国誓死而战。

同时还有一支军队在丰州,也就是辽国西南招讨司所在。

宋军在西北的弱点契丹肯定是看到了,不过折王两家顶在前面,让辽国也不敢动弹。

然而迫于辽国威胁,这些轻骑稍稍能派上用场,几乎全部让宋九调到河北与河东,增加两大战区实力。

起初这些举措也让辽国风声鹤唳,接着斥候又禀报数则消息。

几万骑兵对于河东河北广大的边境,也不算什么负担,况且那么多地区成了闲田地带。但也得养活这些战马,不仅是马匹的选择,骑兵到了河北,几乎全部骑乘剿获的契丹战马,为了好养活它们。河套马虽好,在河北养活养好太难了。

只好于河北增种一些杂粮,以及广植芦苇,有的芦苇品种就是上佳青饲料,同时能增强边境防御强度。又运来水泥与火药,用火药炸开山石,再用水泥石头修彻更坚固的堡砦。这样修建,成本同样很高,因此修得不是很多,就是主要的二十几个堡砦与州军县城。

河北有水路,运费要便宜一点,河东却多是旱路,因此于并州设了一个水泥作坊,制作水泥。非是用来盈利的,主要就是军用。

然而宋朝在西北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

辽国西南招讨使韩德威看着手边的奏报。

韩德让成了萧燕燕正牌皇后之后,韩家更加得宠。

韩德让女儿嫁给耿家的耿延毅死后,在她的墓志上写着一句话,曹公辅汉,运霸世之机筹,伊尹匡殷,树格天之勋阀,说他在辽国的地位相当于曹操与伊尹。因此韩德让的兄弟韩德威、韩德颙、韩德冲等人陆续走上舞台。甚至萧燕燕与韩德让死后,韩德让之子耶律遂正,耶律遂正之子耶律元佐韩德冲之子韩制心,仍然权倾朝野。

依然以防御为主,并不象是进攻燕云的样子,否则这样干,成本太大。

有可能这样一来,辽军南下难度增加。

不过辽国那边同样在休生养息,加上两次大败,辽国心中没底儿,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堡砦在迅速增大加固。但从战略上来说,除了多山区的河东让人头痛外,宋朝就是加固了二十几个砦城,还是不能完全抵挡辽骑南下,广大的平川让空档太多。只能说兵力加强,堡砦加固,增加许多速度快的骑兵,尽管这种草草练出来的骑兵让辽国人轻视,但防御强度加大了。

而且它的缺陷很多,宋朝练骑兵,不象辽国。人家大多数就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宋朝骑兵得经常骑在马上跑。射,相互配合。因此需要更多的空间。

这是眼下,河北河东有很多闲田,若放在澶渊之盟后,边境人口增加,可能局限性更大,即便如此,这也掣肘着宋朝骑兵数量的增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