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三百八十五章 五十年

第三百八十五章 五十年(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在宋朝想要质量好,最常见的便是这种埽。

先用大量编织芦苇绳和超大超长的竹索,芦苇绳用来捆绑加固“埽”,充当编织袋的作用;竹索用来贯穿“埽”,充当纤绳,以便人力将“埽”拽拉牵引到指定区域。

再于宽广平坦的地上密布芦苇绳,接着在绳上铺一层厚树枝与厚芦苇,再在芦苇上倒泥土以及碎石块,接下来按照这个制作次序反复操作,待填充物外形高约十米、长约数十米时,最后用芦苇绳紧紧捆扎,用来堵河的“埽”就这样完成了。

实际它的原理与笼石法、鱼鳞塘、水泥坝是一个性质,就是用这些绳索将整个河堤变成一个整体,增加其牢固。

郭守文没偷工减料,十万呆在京城的大军也不敢偷懒,场面很壮观。

于是他发十万军队治理河道。甚至为了表达治河的决心,所用钱帛全部自内库调派,不动用三司国库钱帛。

赵匡义朝时赵普与赵匡胤朝的赵普终是两回事,若是那时,赵普认准了宋九打压,宋九会更悲催的,因此赵普同意了。然后二人商议,得选人领头。选来选去。选了郭守文护其役。

再看郭守文阅历,潘美活捉刘鋹,曾派其进京献捷,宋九也与此人在那时打过交道,印象不深,只知道他很会拍马屁。

李煜进京时,郭守文劝其不要轻生。

安抚过西北。

到处是黑压压的兵士,将一个个“埽”拖到决口边缘,栓在巨桩上,然后投河堵决。

可是这一年雨水特别厉害,河水始终如奔马一般汹涌而来。

无论投入多少劳力,还是投入多少石头与大“埽”,皆眨眼之间被河水冲得无踪无影。

不但如此,陕西,河北多处地区同样受到涝灾。

而郭守文从五月折腾到九月,这个决口还没有填上,无论他如何折腾,河水依然向东直入淮河,导致广大的灾区春秋两季颗粒无收。

太平兴国三年。郭守文曾率宋亳二州四千五百丁塞汴水决口。

应当赵普推荐这个人还是有能力的。

郭守文去了前方。

他没有偷工减料,全部用埽填堤。

想要牢固的堤坝,最好是石头水泥坝,现在水泥出来了。可成本太高。还有史上后来发明的鱼鳞塘,这个也让宋九提前弄出来,它代价同样不菲。另外就是钱氏在钱塘江推出的笼石法,这个成本也不低。还有便宜的方法,最便宜的就是硬是用泥土填,这个只要人力成本。要么后世都常见的用沙包加固堤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