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小鱼(中)

第二百九十三章 小鱼(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等你长到十岁时,我派人将你接到书院来。”又哄了半天。看到那些个百姓安置好了,这才装戴,全身用皮革包裹,脸上还戴着琉璃面具,嘴鼻也用口罩捂得严严实实,带着痘苗,走进卫小狗家。小孩子很虚弱了,两个大夫害怕,还是宋九隔着手套,给小孩子接了疫苗。又给妇人接疫苗,小孩子虽小,似乎很懂事,一声都不哭。宋九怜惜地拿出来许多果子,递给小孩子吃。

宋九松了一口气,若是小姑娘是痘,又哭个不停,那接下来很麻烦了。

其实宋九陷入许多误区,这段历史他是知道的,欧洲人接种的牛痘疫苗,不过他不清楚的最早治天花用疫苗的不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很有可能在宋朝就有了,明清时开始出现专门的记载,并且有多种接痘方法,甚至用患者的衣服穿在身上,强行感染,以毒攻毒。随后又传到欧洲,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信中写到,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过了好几十年,英国医生琴纳才从天花痘想到了牛痘,反过来又传回中国,这是一个文明交流的产物,中国在中间至少占据了一半功劳。

第二个误区宋九以为是能治,实际也是错误的,它只能防,不能治。

宋九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揭开痘疮,取出痘浆,替自己与两个大夫接痘。然而带着许多武装设备,来到东坊区,此时东坊人心惶惶,倒不是害怕卫小狗,他家全部隔离了。而是害怕其他人家的娘子,卫小狗妻子未发作之前,与她们在一起当值上工,宋九说是有潜伏期,天知道她们有没有得病,有没有传染。

但除了这二者之外,还有一个更多的群体,那就是佃农。三年后交给朝廷拍给各大户,无奈也,这些农场规模都很大,佃农经营不起来,若是合伙经营,又不大好分配。不过三年下来,他们富有经验,各大户或出高价留下,或者自己谋得一笔钱帛,另寻荒地开设小型农场。据户部统计,现在全国除广南外,陆续出现好几百个农场,多是小农场,但是一个好兆头。

可是这些佃农来生活马虎,又多带着孩子,这些孩子若是岁数小,经常与牛打交道,避免不了会传染一些不必要的疾病,未必是牛痘,但也有,这个牛痘说明了,也是一种痘疮,与天花病毒颇为相似,只是不象天花病毒危害那么重。对于这些疾病,书院里曾经做过一些研究,有没有效果,或者效果多少,包括大夫自己都不大清楚。

也有孩子死了,但谁会在意,这时代,孩子生亡率太高了,例如宋九的几个哥哥!

直到昨天,宋九才想起来,命令几个学子从各产业里将所有的马匹调来,前往附近的各个农场里,将这些类似患有牛痘,或刚出牛痘不久的孩子一起找来。

先找来两个,宋九感到惊讶,这个比例也太高了。看来农场各个佃农卫生习惯也要管一管,不然沾有其他更恶劣的传染疾病,那可糟糕了。

弄得许多人家没有心思去上班,一起在议论,又自发地将这些人家隔离。俺说大哥,你也别上班了,俺们一起凑一点钱给你,补偿你损失,供你吃喝,你就带着妻子儿女呆在家里吧。

宋九只好说道:“褚里正,你将他们一起集中,各位乡亲,你们立即搭一些茅草屋,供他们住下。”

过了许久,人一起带来,分布的范围广泛,幸好几年时间有意择取,没有河中与河北的妇人,否则更慢。宋九对他们说了接痘的事项,又再三说了是牛痘,非是天疮。谁都怕这玩意儿,宋九说了,每一个人仔细地听着。时间不是太长,只有一个月左右,能忍受。开始逐一接痘,小孩子取痘浆取得痛,宋九说道:“小朋友,想不想以后进书院?”

小男孩看着宋九,宋九又道:“就是你刚才进的那些漂亮房屋。”

“想。”

但眼下顾不了。

宋九先将两个眼中又闪过后悔之色的大夫喊来问道:“张大夫,何大夫,你们看看那个孩子是痘?”

牛痘不怕,两个大夫细心诊断。

其中一个小姑娘看到这么多生人,又是被一个陌生叔叔抱来的,吓得哇哇的哭,宋九拿果子哄也没有哄住。不过好在其父母不久也会在后面到来,替宋九照料。

两个大夫看了许久,说道:“他是痘,这个小娘子是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