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二百六十四章 人才

第二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整个广南面积几乎在四十五万到五十万平方皇里。一平方皇里近十七顷,就算开发百分之十五,会得到多少耕地,自己算去。而且可以轻松地一季两熟,水资源丰富,产量远比北方高,抛去瓜果蔬菜种植,以及茶蔗桑麻棉花,一半耕地种粮食。最少也有六十万顷可耕粮食农田,一顷三百石,能否养活这天下的人?”

“原来它是一个好地方啊。”

宋九直接不想回答了,但他说得没有夸张,如今广南若从广义上来说,还包括云贵一部分,越南一部分,面积是接近了四十八平方公里,但不可能全部利用。特别是西部地区与五岭地区,连潘美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产生多大的心思,对严桐说道:“你继续说。”

“小的也是这么认为。不过没有想到这么多……但人太少了。”

“直接说!”潘美喝道。人本来就少,又让他弄死了几万人,这个最好不要提。

“笼石法。”

“也未必妥,竹子同样会枯烂,但能起到几十年抗潮能力。因此小的心中倒有一个想法,诸法并用。派官吏查勘,于险峻海段用你这个策略,但也不能用铁链,代价太高,可以用粗麻绳代替。次要海段用竹笼沉石法。平缓地段直接用土堤。并且将海堤修宽,让上面成路,使行人与车辆从上面经过,几年一压,全部压实,海堤即可无忧也。然后于水上再用你的那种新水泥。想修海堤,下半年潮水低与月头尾潮平之时,半年时间皆可以动工。正好到明年海堤压实,你那种新水泥也就能派上用场。”

“还会用很多钱。”尹崇珂道。

“那小的就没办法了,不用钱海堤如何得成?再如钦江,钦江小的也看过地图,哪里面积很大,几乎达到一万顷。若是多方齐下,于上流水源筑石中坝,一个个石中坝拦水,中游建水堰(水库),即可防旱,又能在洪汛期蓄纳一部分山洪之水。小的看过宋转使的那些日记,山洪暴发原因有多种,一是台风到来带来的滂沱大雨,二是水土破坏,特别是百姓的刀耕火种,所到之处,林山全部烧成荒山,宋转使,小的说得对否?”

“说得好,继续说。”

“是。所以小的认为不能全面铺开,只要抓住几个重心治理即可。例如韶州。用它来做山区河谷盆地的模型,模索更多的经验。例如广州与潮州恶溪三角洲。西部是桂州与邕州。钦江人少,能不能治理,小的不好说了。从邕桂往东比较容易治理,伪南汉也召集了许多蛮兵,他们一一被潘将军击败,恩威并用,连蛮人都渐渐诚服,成为熟蛮,不过自邕桂向西就不易治理了。但也不能放弃,选择几个对朝廷友好的熟蛮区域治理,就象湖南那边一样,以辰州为中心,带动周边熟蛮与生蛮人。小的想法就这么多了。”

“你将这个想法写下来,再写上两条,一是香料,南海许多香料在广南也可以种植,让海商将它们种籽或者幼苗得来,向广南移载。其次出海海商实行联保法。”

“联保法?”

“他们购货后于市舶司登记在册,除国家禁止物资外,不问货源,不问购价,联合起来登记,然后才能上船。船上的人与货全部记录在册。到彼岸后联手出售,若遇劫或遇海难,以售价相互赔偿。”

“若是开发成功,百姓就会象湖南一些水利条件好的地区一样,放弃刀耕火种,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如何开发。中上游齐治,下游开围,这个不用费用庞大的铁链塘与笼石塘,只要修一道土堤,在关健部分加石堤,以及宋转使的那种新水泥,那么万顷良田即为民用。小的听闻钦州也是瘴疠重灾区,若是按照宋转使的理论,主要就是这些淤湿之地所产生的毒气与蚊毒,实际一旦变成围田,就象潭州与洞庭湖一样,那是千年未利用的沃土,是头等良田,没有了这些湿地,连瘴疠都减轻了。还有,钦江湾因为江水冲积下去许多泥水,南部海区不深,不利于大船航行,不过多数时候风平浪静,一是利于宋转使的那种晒盐法,若盐价下降,钦州有许多渔户,让他们用盐将海鱼腌渍起来,可以从灵渠运到中原各处。然后再鼓励其先进的种植养殖,广州成为广南的明珠,钦州也可以成为广南西部地区的明珠。”

“说得好,继续说。”

“不敢,宋转使,整个广南若开垦得当,能得多少耕地?”严桐问。这显然超过他的知识范畴。

“若开发得当,整个广南可得耕地会有一百多万顷,再全面实施先进的耕作方法。仅是一个广南就可以养活现在我朝,唐闽契丹大理吐蕃所有百姓。但这个你别想了。广南一无那么多百姓,二无那么多钱帛。”

“会有这么多?”谢玭惊讶地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