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重天(下)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重天(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苏家那个长子到了军营,我家次子也进了军营,他们都一道入川,为何苏家那孩子寄回许多钱帛家书回来,连报平安。我家那孩子不提钱帛,但连一份平安的家信也未寄。若说战死沙场,最少朝廷有一个说法吧。我去军营问,军营里的将领又不回答。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河中有一些兵户,他们的户也不能说是在河中,禁兵是圈养的,军营与家眷全部在城西北,也就是潘宅再往西北方向去,那就是大片的将士家属所在区域。

“别那了,我也知道你想法。”

“只要九郎不嫌弃,奴家听从九郎安排。”

宋九默然,玉苹虽这样说了,但说她心甘情愿,大约还是不可能的,往后再说吧。事实宋九也不是有意拖,这段时间太忙了,特别冬天深的时候还要去四川,这件事到现在也没有公开。甚至他幻想着若是朝廷不催,四川渐渐平息,自己就装呆不失本,不去!第二天李铁匠送几个炉子的样品,它简单,制作起来快。宋九随后又打造了一个手工机械。

或者能用水力做相关的机械,然而宋九不想费那个心思了,索姓全手工制造。然后用这个简易手工蜂窝煤机,按照一定比例做了几十个蜂窝煤,晒干后燃烧,看火力看效果。后世的蜂窝煤技术进步,可也造假了,火力不足,封炉时间也不能很长,严格标准的蜂窝煤能封炉十八个小时,实际蜂窝煤封炉能达到七八个小时就算是好的,有的连六个小时都不足,两壶水一烧就要换煤。正是这种劣制的质量,害惨了它的销路。不知道这个世界会不会再度出现。

宋九是绝对按照标准来的,这个容易试验,两天时间就得出结果。选了一种配方,最少能烧四五壶水,封炉在七个时辰。这才将诸衙内一起召齐,汴水出了东京城,渐渐开阔,水流湍急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又不能影响航道,还有的地方大多数设置了石椎石碾,主要是用来舂米的。又要离京城近,又要能让船停下卸煤,实际供选择的地点并不多。

“石大朗写信去了,这是一件小事,以知州出面,相信会处理好。不过离得远,一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放心吧。”

“不是我放心,是翠儿不放心。”

“要么你问一问青书的意思,若他不嫌弃,后年替他们成亲。”

“好,若青书答应,趁早订下。”玉苹担心地说,这孩子十分聪明,指不准一两年后出息越来越大,翠儿又成了第二个自己。

“交给你作主了,若你不放心,明天将家中的账薄钱帛一起交给你管事。”

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有,一直到钢监所在,真正能选择的地点只有六处,到钢监哪里已太远,若是离京城近的地方,只有两处,一处包括大虹桥对面,哪里不可能做为作坊的,煤到处黑乎乎的,会影响其风景。就是以后他人在此设作坊,赵匡义也多半会让他们拆掉。因此只有下游的一处所在,那就是清明上河图上虹桥的地点。

这个不能赚黑心钱,并且技术也简单,想赚也赚不了。但它胜在数量大,若普及开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于是包括宋九在内九十四家均摊,本钱不多,一家五十缗钱足矣。

几天后作坊就开始建造,速度很快。

宋九继续在奔波,刘家老汉找到宋九,说道:“九朗,我有一件事不大明白。”

“刘翁翁说吧。”

“那不行。”

“有何不行的,先让你熟悉一下,”宋九来回走着,越想越觉得这个决定十分英明,委屈了玉苹,那么就给她更多权利吧,而且玉苹十分聪明,这几个月内会打算盘,也学了一些会计学,现在账目不繁杂,能管得来,同样也减少自己分一份心。

“那……”

“我承诺过你的,不离不弃,不管是什么身份,我现在还承诺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