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品富贵 > 第一百二十章 变化(中)

第一百二十章 变化(中)(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弊在何处?”

“微臣看了朝廷诸仓,多用泥墙砌垛,茅草上顶。虽说茅草一年一换,泥墙也要维修,可是造价便宜。面积不大,可以用数量来弥补。但它缺点更多,需要派人防火,一旦发生火灾,眨眼之间便化为灰烬。其次是损耗,它的体积决定了它很拥挤,容易生霉,容易引起鼠耗,又要不停翻晒又引来雀鸟,这种损耗无法统计,无法统计的损耗会招来另外一些更硕大的老鼠。”

“是啊,这个硕鼠危害太大了,”赵匡胤乐道。

“如用砖瓦代替,建仓成本太高,它们能建大,那成本更高,仅是支撑的粗大梁柱更是无法估算。有了石棉瓦这些问题能得到大部分改善,它的重量轻,可以建造更多的大仓库,仓库大就能透风,降低霉变速度。地面又用了水泥地,鼠耗问题也能得到大部分改善。就是有了鼠耗,来次彻底翻晒,鼠耗也无法生根了。损耗减少,硕鼠就是贪,也不敢贪多,这才是损耗的大部分。”

“说得好。”赵匡胤道,实际内心五味杂陈,这是用官哪,还是用贼哪?

“喏。”

赵普道,两川那边的事不能多提,宋军能迅速得蜀,那是孟昶无能,不容易得的,前段时间是吕翰反叛,若逼得紧,王全斌学习孟知祥,那将是一场灾难。可是宋朝北方分去了四万兵马,近六万兵马去了两川,还能调动多少军马?因此对王全斌只能暂时安抚,让他尽快将四川叛乱平息,这才能将他与他的军队调回京城来。

宋九现在也知道了一些内幕,王全斌这么玩,不仅害了巴蜀百姓,还害苦了整个宋朝,使得宋朝政策一点一滴地向另一个不好的方向滑行。

赵匡胤说道:“我们去那试验室看看。”

在宋九带动下,宋朝出现了一些新名词。

“最后一个好处若是以后课铁量激增,钢监增加,可以用钢材代替木梁,还能防火。一仓起火,火势蔓延不会太快,能及时将火情扑灭。可是缺点同样明显,首先它轻,陛下,你来看看,这是微臣刻意增加成本加厚的。不然更轻。一轻风起来了,便会有起伏。现在它还没有铺上屋顶,不过微臣画上也有,四周建造水泥檐压瓦,又用部分长木条在中间压瓦。不过它还会容易损坏,几年就要轮换一次。不然一损坏,雨水必进入仓中。”

赵匡胤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缺点。

“其次就是造价,因为它轻,朝廷可以量力而行,大仓用砖墙或石墙,小仓可以用泥土墙,实际就是泥土墙,只要垒得厚,同样可以建大仓。顶多在下面建一层防鼠石墙。然而它本身就会有一些成本。现在造价不及瓦片,大规模生产,技术逐步改进,成本还会能下降一点。然而两条制约,一是运费,二是官家的。官吏来运,运费会变得很高,或者苛民。交给商贾来运,有能力经营官家生意都是大商贾,本来一贯运费,到了他们手中就会卖成三贯运费。这个成本无论怎么减,还是减不下去。要么就是和买,全部交给百姓经营,和买本身就是一个弊病,受伤害的还是中小商人作坊主,贫富悬差大了,国家同样不会稳定。因此微臣以为想要大批量使用它,也要考虑这个成本,用它来与原来仓库的损耗做一个比较,量力而行。等诸仓建好后,微臣将成本计算,写一篇札子递给陛下观阅。”

赵匡义忽然哆嗦了一下,说道:“皇兄,若看,最后将宋九喊来。”

侍卫将宋九带来。

此时宋九正在教书,眼下教书似乎才是他的正业。

赵匡胤要召他,不敢不来,将一群人带到试验室,也不能说是试验室,规模越来越大。边缘就是石棉瓦小作坊,赵匡胤饶有兴趣地看着它们,问:“宋九,试验成功了?”

“基本成功了,但有一些不足,它的造价依然贵,只能说比瓦要好一点,可也有弊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