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第760章 859京察

第760章 859京察(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很不幸,今年发起的京察,或者成为闰察的主掌,就是刚刚回朝的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高拱。

明孝宗对此也表示认同,但但依旧没有下旨改变京察制度。

一直到弘治十七年五月,吏科给事中许天赐以灾变上奏,再次请求京官六年一次考察。

陈以勤心里其实也清楚,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肯定比不过高拱,但是他不愿意放弃。

因此让人怀疑,他不喜欢吃梨,所以才挑最小的给自己。

想到这里,魏广德禁不住一阵莞尔,不过看在陈以勤眼中就很是奇怪,不知道是自己哪里说的不对。

明初定制,“京官考察,即行黜陟于考满之时”,洪武时期以考满形式对京官进行考核,此时尚未有十年或六年京察之说。

他刚才的话,可不是他对赵贞吉的评语,而是别人给的,也是被绝大部分人信服的。

毕竟,陛下未必不会考虑,由叔大那边提出的人选接任左都御史一职。”

不管是赵贞吉还是刘自强,其实谁坐上那个位置,都代表这隆庆皇帝心里的天枰更偏向谁。

现在的内阁,在魏广德看来有些三国的味道。

四品以上官员的任满黜陟,由皇帝直接决定。

据《大明会典》记载:“天顺八年奏准:每十年一次举行,不拘见任、带俸、丁忧、公差、养病、省祭等项,俱公同本衙门堂官考察。”

魏广德急忙摆手,刚才自己想到可没法说出来,“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千古美谈,弘扬的是一种谦虚和分享的精神。

自此,六年一察制度才完全建立起来,但由于特殊情况的发生,有时并未严格遵守六年一察。

“善贷,正甫,你们还有人可以举荐吗?或者叔大有没有提出过其他人选?”

看似吏部尚书高拱此时仿佛拥有巨大的权利,可以左右京官京察的结果,其实不然,大明朝对于官员之间相互制衡还是做得不错。

殷士谵皱眉说道。

王廷去意已决,在朝堂上已经不是秘密,所以在陈以勤推出赵贞吉为接班人后,高拱那边也推出刘自强,想要让他转调北京,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此外,各衙门堂官为属官填写的考语或者称为考评,以及该自陈官员的自陈疏,皆由吏部堂官知会后进行收集。

这个职位太过重要,可以说如果不能把这个官职控制在他们的人手里,没人能制衡高拱,下面那些官员随时都可能被人挪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