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1625 > 第五卷 定四川第六十三章 挖煤炼铁

第五卷 定四川第六十三章 挖煤炼铁(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通过木排,煤被拉到雅砻江上游的江边。再转用牛车拉到盐井镇镇长办公室,在镇长办公室的堡垒后院,铁匠们已经建起了炉子。郑晓路虽然对炼钢炼铁的技术一窍不通。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

因此郑晓路要求铁匠们在建炉子时尽量建造当时最好的炼铁炉。不要为他省钱,实际上铁匠们也没有想过为他省钱,他们从红崖子山运过来的材料,就是最好的炉子和柑蜗。原本就是打算在这里打造出些好东西的。

当时中国铁匠掌握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百炼钢,也就是和日本的玉小钢差不多的制法。需要铁匠反复敲打铁块几百次才能炼出。这玩意儿太耗人力,不考虑。

接下来就是镶铁,这种铁在材质上接近大马士革钢,其实锁铁也就相当于古代的钢了,是用柑蜗加上高炉炼成。不太耗人力。但需要大量的燃料和矿石。现在燃料和矿石问题已经解决,铁匠们迫不及待地开始炼制。阎王军先期搬回来的一万斤铁矿石。很快就被铁匠们制成了一块一块的方形镶铁块,备留着以后再进一步加工成武器。

这些铁块可不简单啊,郑晓路抚摸着铁块,心想,攀枝花的铁矿并不是简单的铁矿石,而是有磁铁矿、磁黄铁矿小硫黄铁矿、钒铁磁铁矿等好几种,自己挖到的也不知道是哪一种,若是挖的钒铁磁铁矿。在后世是用来造航天和宇航器材的重要源料,但现在的自己限于时代局限,只能将它们用来做铁器,浪费了钒钛这些宝贵的资源,这也是迫于无奈。希望自己挖的只是普通铁矿。而不是钒铁磁铁矿石吧。

.方便看得爽,从今天开始本书的两更时为早上九点半和九点三十五分。两章之间只间隔五分钟,连更两章,以免上午更了一章,朋友们等不及下午那章,心里烦燥!请书友们注意。

一西南。一东南。两条黄土路迅速地在深山老林里延伸了出去。随着道路的兴建。镇民们对新来的镇长老爷的感观也越来越好。这人说话实在啊,说发你工钱就发你工钱。不收例钱,不欺压人,和他说话他也和和气气,笑嘻嘻的,虽然那笑容说不出来的猥琐。但总比恶狠狠的好多了。

半个月不到。向东南雅砻江边修去的五十里路就修好了,阎王军扎起了巨大的木排。坐着木排顺水而下,很容易就找到了盐边村。

盐边村很依着雅砻江而建,只有稀稀拉拉的百来间房屋。但这里的人口倒不算太少”这里有许多私人的小煤窑,还有少量的茶田。当地的人靠着挖煤和种茶维生,阎王军的到来显然把当地的居民吓得不轻。因为他们也过了许多年没人管的日子了。突然看到军队到来。还以为朝廷又要来接管这个村子,直到发现阎王军只是来买煤的,他们才松了口气。

这里的煤产量并不高,一个原因是限于村子的人口不多,另一个原因就是盐井卫的总人口也不多。没有多少人要需要煤,凉山又被奢崇明占了,弄得盐井卫几乎与世隔绝,因此很多小煤窑都荒废了。只有很少量的煤窑还在生产,产出的煤仅仅用来给附近的几个村子烧烧水。做做饭。

但是,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中国在明朝末年就站起来屹立在世界的顶端。那浪费这一点点钒钛矿物资源,又算得了什么呢?浪费就浪费吧,只要今后不吃别人的亏,能让中国强大,便是再浪费多些也值得。

又过了几天,通向地龙山的道路也建好了,地龙山因为地震的关系。铁矿石遍地都是。连挖煤窑的功夫也省了,郑晓路命令阎王军在地龙山搭了起几十座茅草房子,建成了一个简陋的小村,将地龙山附近的露天铁矿全都管理了起来。然后把剩下的一百名焦家打手恶霸押到地龙山。命令他们每天负责背铁矿石到路边。装在牛车上。

牛车每日在道路上来回着,铁矿石和煤大量地运到盐井镇,被制成一块一块的锋铁锁保存起来。也不知道红崖子山寨那边情况如何了,西洋人们都鼓捣出了些什么东西呢?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镶铁块运回去呢?

有几户世代挖蝶维生的人家,因为煤卖不出去,已经穷困潦倒到了吃野菜树皮的程度,阎王军进村一收煤这几家人立即像疯了一般,一边哈哈大笑,一边从自家不停地向外背着煤块,直到把家里的所有煤背了个精光。全放到了阎王军的木排上,还不满足,拿起铁稿,又钻进自家的小煤窑里了,

但他们的产量实在太少这点煤运回去别说留备后用,光是前些天阎王军士兵搬回镇子的一万斤铁矿石,也炼不完。郑晓路一声令下。焦家堡里投降被俘虏的两百多个打手恶霸,被阎王军用绳子牵着,押到了盐边村来,全部派进了荒废的小煤窑里干活。

两百多个不要钱的劳动力。挖起煤来效果还不错,每个人每天从能小煤窑里背出来四百斤煤,加上从当地挖煤工那里收购,每天可以产出十万斤。这个产量把郑晓路量吓了一跳挖得太快也用不完啊,而且运输也会成问题于是又将这两百人调了一百名回镇子去,准备以后用来背铁矿石,阎王军扎来运输的木排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又扎了许多木排。砍了些参天大树,制作了几艘巨型木排,雅砻江上整天木排来往。拉着满排的煤,看上去好不热闹。

木排这玩意儿不比得船,运东西很不靠谱,经常一个浪头。就有煤块掉入江中。但是阎王军里并没有制船能手。这时候制船也来不及。只好先用着木排了。看着被大量煤块染得有点乌黑的雅砻江,郑晓路的心里颇有些不好受。

环境污染,就是从我开始搞的啊,可恰的雅砻江,我欠你的,今后我还给中国人民。一旦凉山地区可以通行了。要赶紧叫江百涛调几个船匠来,早一点拯救可怜的雅砻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