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王朝 > 第112回:虞世基参劾斩忠臣,小县令衙门斗陈棱

第112回:虞世基参劾斩忠臣,小县令衙门斗陈棱(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必多说,今日放纵,只恐日后更加目无君主。”

“这……”几个关中大臣,互相看看,当着皇帝的面儿有口难言。

“退下吧。”

隋炀帝丝毫不留情面,苏威、张衡等人只等悻悻而归,几位大臣出了御书房,失望而去,裴蕴、虞世基走到御书房门口,虞世基一下子站住脚步,裴蕴跟着虞世基身后也停了下来,似乎有话要说。

隋炀帝见其他大臣已走,这两人驻足不动,问道:“两位爱卿还有什么事?”

高熲、贺若弼因直言相谏,触怒天子,被打进死囚牢。朝中百官当堂不敢顶撞,但过了午时,不少官员结伴入宫,替高熲、贺若弼两位老臣求情。

一行七八个大臣直奔御书房,虽说都是一起来,但是官场上人心未必一致。此时隋炀帝的臣子之中,已经分作三派,一派是关中派,都是在关中、陇右土生土长的西北官员,以苏威、宇文述、薛道衡、张衡等人为主,是朝中最大的一派臣子;第二派是江东派,以裴蕴、虞世基等人为首,多数是从陈国归顺过来的臣子,势力不如关中派,但是凡事政见一致,自有主张;第三派是江南派,都有梁国情缘,忠于萧皇后,又称后党,势力最小,例如萧琮、诸葛颖等人。

三派之间,唯有江南派政见温和,政见稳重,少有抵触。但是关中臣子和江东臣子就大不一样,毕竟地域文化差距大,政见多有不和,有官场的地方就有党争。而这次高熲、贺若弼被抓,在官场上来说,对关中派是一个不小的折损。

虞世基、裴蕴两个人都是江东人士,官居要职不跟着求个情,脸面上说不过去,但表面上跟着来求情,心里却暗自叫好。主要求情的还是苏威、薛道衡、张衡、卫文升等人,都是关中人,自然要替高熲、贺若弼说句好话。

御书房的香炉独自冒着青烟,隋炀帝杨广独坐在龙椅上,鼻子里气的直冒粗气,气得连午饭也没吃下,一个几个大臣来求见。隋炀帝问道:“诸位爱卿一起前来,莫不是为高熲、贺若弼讲情吧。”

虞世基、裴蕴又走了回来,虞世基说道:“陛下,方才守着诸位臣公,微臣有句话不好当面直说。”

“哦?爱卿但讲无妨。”

虞世基和裴蕴会意了一下眼神,虞世基道:“臣以为高熲、贺若弼身为老臣,目无天子,欺君罔上,败坏官风,诽议朝政,若不依法严办,只恐后人效仿。”

裴蕴也道:“臣请附议。”

且不说这话语轻重,单是诽议朝政一句,就说到了隋炀帝的心里。虞世基最爱惜自己的官位,专拣皇上爱听的说。

众人之中,苏威年长,又德高望重,作揖安慰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高、贺二人虽说言语犯上,也是赤诚一片,还望陛下念及往日功劳,将功折罪。”

“哼,他们有功之时,朝廷都已封赏,如今有罪,岂有将功折罪之理?”

苏威蹭了蹭身旁的张衡,御史大夫张衡毕竟是陪同隋炀帝一起长大的发小,张衡作揖道:“陛下,高熲、贺若弼也是有年纪的人了,万一在牢中有个好歹,只恐勿使陛下北上杀谏臣的恶名,陛下三思啊。”

“宁使朕背杀臣之名,勿让朕做误国之事。”

苏威道:“琉求晚收回个一年半载,怎么会让陛下做成误国之事呢,陛下言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