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王朝 > 第85回: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

第85回: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越国公杨素道:“精锐的骑兵全部在塞北防御突厥,况且……”

一看杨素说话吞吞吐吐,有些犹豫,隋炀帝问道:“况且怎样,国公照实说来。”

“况且塞北的精锐骑兵,全由汉王杨谅节制,从藩王手下调兵,弄不好要出大乱子。”

“哦……”隋炀帝这才明白杨素的话,汉王杨谅镇守塞北,马步军足有十万人,若是北军南行,又要途经京城,藩王带兵进京城,是十分危险的事,弄不好就会发生叛乱。

隋炀帝自语道:“看来朕的后院,也有块疥癣之疾。”

这晚月明星稀,宫巷漆黑寂静,唯有宁安殿内灯火不熄,隋炀帝与萧皇后秉烛而谈,说起了社稷大事。谈到大隋用兵边陲之事,萧皇后十分惊讶,隋炀帝说:“虽然大隋九州统一,但边陲的疥癣之疾,却是接二连三,朕打算先讨伐林邑国,收复南越交趾。”

萧皇后道:“南越交趾远在西南,何止万里,古人都是远交近攻,陛下何必为那偏远的蛮荒之地,大动干戈?”

“虽说西南荒凉,但那是大隋的土地。汉光武帝刘秀有交趾郡,朕也要有交趾,明日早朝,朕就要与百官,商议讨伐交趾。”

萧皇后望着隋炀帝信誓旦旦的神情,心里也有着一丝说不出的担忧。

次日早朝,百官叩拜,隋炀帝说道:“今日早朝,朕想与诸位爱卿,说说西南的交趾郡,听说那本是我大隋的领土,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了林邑国的地盘。”隋炀帝把目光落到诸葛颖身上,说道:“诸葛爱卿,你博学多才,多众人讲讲。”

看着朝堂之上,百官又陷入一阵议论,隋炀帝说道:“看来从塞北调骑兵,还真急不得,这样吧,传旨河间王杨弘、樊子盖,从淮南、岭南调兵,虽说骑兵不多,就让他们慢慢行军,不要急功近利。退朝之后,萧琮、杨素、宇文述、诸葛颖到御书房议事。”

众人领旨,退朝散去,唯有萧琮、杨素、宇文述、诸葛颖四人来到御书房,陪隋炀帝议事。四位重臣,分坐御书房两侧,隋炀帝说道:“有件事朕不得不提,早朝之上若非越国公提醒,朕险些轻视了汉王杨谅的十万铁骑。朕熟读史书,藩王手握重兵绝非好事,汉王的铁骑时刻危及着大隋的后院。你们几个也说说。”

越国公杨素道:“皇上明见,要说西南蛮夷远隔万里,不足为患,但是汉王杨谅割据北藩,虎视眈眈,必须削藩。”

莒国公萧琮可不曾这样想,萧琮为人性情忠厚,考虑问题也更加谨慎,说道:“陛下,臣觉得此事还是三思而行。”

诸葛颖也建议道:“恕臣直言,陛下新近登基,已经处死了兄长杨勇,此时拿五弟削藩,必然敏感,有辱陛下尊威啊。”

“遵旨。”诸葛颖出列谈道:“虽说南越土人蛮荒无礼,但交趾郡的记载自先秦就有,后来汉武帝灭南越蛮帮,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从此作为州郡纳入九州版图。到东汉建武十六年,征侧、征贰两姐妹举兵叛乱,叛军连下六十五城,征侧自立为王。两年之后,东汉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兵平叛。次年,征氏姐妹兵败处决。”

文武百官听了这段历史,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诸葛颖提了提声音又说:“伏波将军马援得胜之日,曾在交趾郡广平府立铜柱一尊,定为汉朝极南界,柱上刻有铭文:‘铜柱折,交趾灭’。至今铜柱犹存。”

这段典故讲罢,众人又是一阵交头接耳,私议纷纷,隋炀帝说道:“朕在此之前,曾命萧琮、杨素筹划出兵攻略,二位国公说说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萧琮道:“臣以为西南边陲路途偏远,需提早调兵,单是行军恐怕也要三五个月。”

隋炀帝道:“那就多调骑兵,缩短行程,提早讨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